
非遗传承 刻画文明——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赫哲族鱼皮技艺班指导团队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
春风轻拂,杏花如雪。4月26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首届杏花节开放周暨第十一届中华传统文化节盛大启幕,文化节亮点之一的“体验非遗 刻画文明”赫哲族鱼皮画制作体验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少数民族同学参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非遗鱼皮技艺班张林教授受邀现场指导,鱼皮技艺班部分学员作为张林指导团队成员与同学们共同演绎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张林教授详细讲解了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制作工艺。她介绍,鱼皮画被誉为“无纸剪纸”,制作一幅鱼皮画需经过选材、去鳞、晾晒、剪裁、拼接等多道工序,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耐心。在她的指导下,同学们按照鱼皮剪刻、拼接等程序,创作出以杏花、校园风光为主题的鱼皮画作品,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同民族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与赫哲族鱼皮艺术碰撞交融,形成独具韵味的艺术作品。通过此次体验活动,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们心中不断壮大,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更加牢固。
自2023年起,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鱼皮技艺班在张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绩斐然,多名学员参加展览,获得各类奖项,为赫哲族鱼皮技艺这项濒危项目注入新鲜的血液。学员们通过鱼皮技艺的学习,不仅掌握了非遗文化的精髓,更走出校园,以“助教”身份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参与教学实践,实现了从“学习者”到“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生动诠释了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丰富老年精神生活的途径,更是激发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老年学员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扎实的技艺积累,在传承非遗文化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既弥补了高校实践教学中传统技艺指导的不足,也展现了终身学习“老有所为、学有所用”的深刻内涵。通过教育赋能,银发一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其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也进一步推动了“积极老龄化”理念的落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