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千里的“游学养”之旅:新疆福海退休干部赴黑龙江交流共谱协作新篇
八月的龙江大地,稻浪翻滚,清风送爽。8月3日上午,一支特殊的“游学团”从天山脚下启程,跨越数千公里来到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20位退休干部,在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沙恒别克·贾那提别克、政协原主席古丽努尔·阿布勒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以“游学养”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之旅。这场跨越东西的相逢,不仅是老干部们开阔视野、颐养身心的生动实践,更成为深化福海县与援疆省市文化交融、项目合作的暖心纽带。
走进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墨香与笑语交织。福海县的老同志们驻足于书画文化展厅,看笔墨丹青勾勒龙江风情,看非遗作品绘制北国文化。“这里的老年教育太有活力了!”一位退休干部拿起学员们的手工作品细细端详,眼中满是赞叹。在大庆市老干部大学,双方就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深入交流,从“银发课堂”的创新模式到“老有所为”的平台搭建,思想的火花在坦诚的对话中不断碰撞,为两地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埋下了合作的种子。
从课堂到企业,从历史到未来,行程中处处是鲜活的教材。在大庆市圣泉绿色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同志们戴上安全帽,走进生产车间,看循环经济如何变废为宝,听现代农业科技怎样赋能产业升级。“这些绿色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福海的生态产业很有启发!”沙恒别克·贾那提别克的话语中,透着对家乡发展的深切牵挂。而在大庆规划展示馆,通过沉浸式沙盘与全息影像,大家直观感受着这座城市从“油城”到“绿城”的蜕变,更对援疆项目中可能的合作方向有了新思考。
历史的回响,总能凝聚前行的力量。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一尊“跳进泥浆池”的雕塑前,老同志们久久伫立。听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有人红了眼眶:“这股子干劲,和我们新疆建设者们的精神一脉相承!”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里,泛黄的钻井记录、锈迹斑斑的工具,诉说着艰苦创业的岁月;而当脚步踏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沉重的历史展品与详实的史料,让每一个人都深感和平的珍贵。“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共创未来。”古丽努尔·阿布勒的感慨,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行程中,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的烽火记忆、黑龙江省博物馆里的远古文明、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故事,都让老同志们的“游学养”之旅愈发厚重。在座谈交流中,大家聊得最多的,是如何把龙江的经验带回福海,如何让两地的协作更接地气——从老年教育的“结对子”,到产业项目的“手拉手”,再到青少年教育的“共培育”,一个个具体的想法在交流中逐渐清晰。
一路行,一路学,一路思。这场跨越千里的“游学养”之旅,不仅让福海县的退休干部们在行走中汲取了养分,更让两地在文化互鉴中拉近距离,在项目对接中凝聚共识。此次交流活动后,福海县与黑龙江相关单位将进一步梳理合作意向,让“游学养”的成果落地生根,在文化交融、产业协作、老年事业发展等领域,共同书写新时代援疆协作的新篇章。